1、医疗物资战略储备不足
医疗和卫生材料短缺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我国口罩、防护服等医疗防护装备的生产能力保障很大,但口罩等医疗防护设备占世界年产量的一半以上,但作为一个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强的世界,各类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的战略储备仍然明显不足,难以应对大规模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口罩为例,从人均面罩储备来看,我国面罩储备周期仅相当于日本的1%,因此在流行初期,许多地区面临着没有各种基本医疗防护材料的困境。
从总体上看,我国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保障体系主要集中在应急救援上,但应对突发疫情的医疗设备产品种类和数量仍然十分不足。近20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公共卫生应急系统领域对许多专家的采访中,应根据全球传染病暴发的情况,优化战略储备物资的品种结构,提升储备规模。各类医疗卫生防护用品、外科设备、生命支持系统、负压救护车等医疗器械产品将成为战略储备物质予以考虑。
2、高端医疗设备配置不足
对新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表明,我国医疗机构的一些医疗设备,特别是成像设备、重症监护设备等明显不足,为应对疫情,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连续公布两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医学装备目录》,其中包含49种医疗器械产品。
我国CT、MRI等影像设备每百万人拥有量落后于很多国家,以CT设备为例,百万人拥有量仅相当于日本的1/8、美国的1/3。此次疫情后,为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一方面将加大现有医疗机构的设施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将在基层医院、应急医院、ICU病房等层面加大建设投入,影像诊断、体外循环支持系统、ECMO等方面的设备将面临较大的增量空间。
3、自主应急保障能力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的一些重要诊断和治疗设备,上游核心产品和技术仍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中国的独立控制程度低,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储备不足。对于应急医疗物资,国内企业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供应能力明显薄弱。例如,高端检测试剂的上游核心原料主要由少数国外领先企业垄断;五大知名口罩品牌,只有一家在中国,高端口罩市场被3M、霍尼韦尔等海外企业所控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应注重基础应急物资的自主创新和独立供给能力体系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基本战略安全的需要。
4、新技术新产品储备不足
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的战略保障不仅是各类成熟产品的储备和生产能力保障,而且要与独立的科技创新支持相结合,围绕一批创新主体,从战略上保留一些可在非典型防疫形势下充分应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和每隔一段时间,根据新技术迭代的情况,动态调整备用目录。如远程测温、面膜识别、可回收新面罩、可穿戴智能体温测量设备、病房机器人、空气病毒并发系统等高科技防控产品等用于这一疫情的高科技防控产品,疫情过后市场将回落,但可以考虑列入国家战略储备物资目录,通过相关创新产品或技术的储备,同时进行消费升级或技术突破,促进其功能的反复和应用创新。
根据最近的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委的说法,中国今后将加强新医疗器械技术的战略储备。
5、应急数字化服务能力不足
疫情充分暴露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综合服务能力的不足,表现在医疗物资的转移与分配、上下游供应链服务、医疗器械标准等方面。例如,大型医院在短时间内就面临着医疗物资短缺的问题,在难以订购各种医疗物资的情况下,一些待分发的医疗物资仍然大量堆放,无法形成快速、准确的配送。包括大多数人在内的公共卫生行业中,包括医疗防护物资使用现场,标准分类完全不知情,随机使用,随机购买现象层出不穷。
大多数省市基本上缺乏统一的调度机制,无法及时协调和整合国家和地区的防控资源。在物流配送、上游原材料和下游需求对接等方面,仍然缺乏对大数据支持的数字服务平台的有效利用。疫情发生后,国家乃至全国各地在加强物资储备的基础上,将加强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和物流配送的数字化管理服务,提高医疗物资的应急管理能力。